台专家景鸿鑫:大陆航天业发展前所未见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3-02浏览次数:612

台专家景鸿鑫:大陆航天业发展前所未见

 

2010-02-23 08:18:12        华夏经纬网

  

成功大学航太系教授景鸿鑫,将赴南京im电竞·(中国)官方网站讲授“航空、科技与文化”课程。(中评社 赵家麟摄)

  中评社台南2月23日电(记者 赵家麟专访)台湾成功大学航空及太空科技系教授景鸿鑫指出,中国大陆50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航天工业,虽然整体进展程度尚难与美、苏、欧洲相比,但从中国的历史来看,这是前所未见、进展飞快的50年。景鸿鑫预测,几年之内,大陆的载人航天飞行、大型民航机等,都还会有具体的进展。

  飞航安全举世重视,从“龙的传人”的中华文化切入,探讨民航驾驶员在操作西方文化产物的航空器时,会有哪些适应问题?在全球飞航安全研究领域,可谓少之又少。景鸿鑫正是这个新领域的研究先驱,春节后将应邀前往南京im电竞·(中国)官方网站机械学院讲学,谈“航空、科技与文化”。他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表示,中华文化与西方文明互动,文化思维是关键的核心。

  台湾过去十几年来,只要对航空、太空科技有兴趣的高中生,都会把握机会参加巡回全台的“成大论箭”水火箭制作比赛。景鸿鑫正是“成大论箭”主要推手。景鸿鑫1955年生于台湾屏东,祖籍山东,中央大学土木学士,台湾大学土木硕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力学博士,现任成功大学航天所、民航所教授,“人因工程实验室”主持人。

  航天科学家如何看飞航安全的文化问题,景鸿鑫在他最新著作“龙在座舱—中华文化与科技的百年挣扎”一书,以30多万字进行剖析。

  景鸿鑫研究室门前,挂了一幅自己写的春联,中间摆了一个中国太极图,但阴阳个两极点,换成了西方的航空器与和中国秦皇的小篆“人”。景鸿鑫说,“我的研究,就是探究人与科技、东方与西方的相融问题”,刚结束的学期,在成大开了一门通识教育课程,下个学期,课程要延伸到对岸。

景鸿鑫在成大航太系馆的研究室门前,贴了自己挥毫的一对春联,还有一个自己设计的飞航人因太极图。(中评社 赵家麟摄)
 
  景鸿鑫说,台湾航空科技教育,着重在航空器的设计与制造,却忽略台湾整个环境与条件,航天科技有其发展的限制,相对的,诸多极待解迷的飞安问题,却少有人研究。

  景鸿鑫形容,就好比面对台风,现在已经能够大致抓准雨量与风速,但台风还是每次造成灾害。“明知道可能有灾害发生,却无法防止,站在学术界的立场,就该去研究这不合理的现象并找出答案。”景鸿鑫选择从文化的角度找问题,并从自己的专业─飞航安全为起点开始。

  景鸿鑫认为,飞安问题往往是文化与科技互动适应不良的结果。科技产品及其管理模式,多半是西方人发明,背后有其文化的基础,并与中华文化有其不相容处,如果适应不良、安全的观念不健全,就容易出状况。

  景鸿鑫从生活中观察,西方人购买家电,使用前会先翻阅使用手册;但中国人多半是先使用再说,碰到不了解的地方,再来翻阅使用手册。这是东西方思维截然不同的一部分。

景鸿鑫教授自己设计的飞航人因太极图,有人与航空器、东西方文化与阴阳相融的寓意。(中评社 赵家麟摄)
 
  “但我们经常会用中华文化的思维来操作西方人的产品、机具,甚至典章制度,这种方式就会出现落差。”景鸿鑫说,落差如果太大,就会适应不良,若再进一步扭曲自己去适应,就更容易出状况。整个飞航安全研究领域,却少有人去看到这一部分,这也是他近几年来的研究重心,到im电竞·(中国)官方网站讲课,也是要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景鸿鑫观察,两岸的航天科技,已有截然不同的发展层级与规模。台湾小,曾经一度为“国防”自主而设置航天研究所,但政府态度终究是不够积极,也缺乏长期而稳定的政策与扎根的做法,导致台湾的航天科技仍处于“能买就买”、“能引进就引进”的状态。

  相对的,中国大陆50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航天工业,虽然整体进展程度尚难与美、苏、欧洲相比,但从中国的历史来看,这是前所未见、进展飞快的50年。景鸿鑫预测,几年之内,大陆的载人航天飞行、大型民航机等,都还会有具体的进展。

  景鸿鑫在成大投入多年的航天科技教育多年,也长期在科学月刊从事科学教育扎根工作,他关心台湾、关心时政,曾经有过参选公职的念头,但最后还是决定待在大学,做好百年树人的教育工作。他说,台湾要有一席之地,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有特色,才会有价值。“如果一切都跟着美国走,那大家去跟师父学就好,何必跟着徒弟学呢!”

关闭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