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城市规划师黄晶涛:“做,就要做到最好”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6-18浏览次数:1425

2010-6-8 人民网天津视窗

    简要内容:创造、实现这些规划人梦想和追求的人就是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级规划师黄晶涛。建设华明镇,是市委市政府推进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黄晶涛是这个项目的总规划师。

 

黄晶涛(左三)在工作中。本报记者 刘 筝摄

  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全市规划系统秉承“规划是生产力”、“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的责任和理念,从天津的城市定位出发,立足于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立足于体现天津特色和优势,立足于增强城市竞争力,坚持深化改革,坚持求真务实,坚持一流标准,以“五加二”、“白加黑”的拼搏精神和只争朝夕、勇创一流的开拓勇气,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推动全市规划工作迈上新水平。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我市城乡规划编制的主力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承担完成了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天津市文化中心、海河教育园区、四川绵竹陕西宁强灾后重建等一大批规划设计精品,精心打造“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生态宜居”的城市新形象。黄晶涛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让我们走进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级规划师黄晶涛的世界,了解规划人的干劲和胸怀,珍爱我们的家园,当好城市主人,共建美好新天津。

  人民网·天津视窗6月8日电:华明镇国家示范小城镇规划、海河教育园区规划、泰安道历史文化街区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滨海新区北塘片区规划、东丽湖地区规划、奥体中心区域“135”工程规划……带领团队设计出这一个又一个崭新、科学规划精品的是一位天津规划人。

  1项联合国不动产金奖,1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1项詹天佑土木工程金奖,1 项建设部三等奖,5项市级一等奖,3项市级二等奖,2项市级三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天津市劳动模范、市级九五立功人员等等。

  一连串的业绩,一连串的荣誉,是对一个规划设计师的肯定和褒奖。

  创造、实现这些规划人梦想和追求的人就是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级规划师黄晶涛。1989年im电竞·(中国)官方网站建筑专业毕业后,他在规划设计岗位上一干就是21年,兢兢业业,孜孜以求,践行着一个规划人的责任和理想。

  “做,就要做到最好”,要把“设计天津”变成“天津设计”

  这是黄晶涛经常提醒自己和勉励同事的两句话,也是他的职业理想和不懈追求。他说自己赶上了天津抢抓机遇、上水平、大发展的好时代,规划设计师有了大展宏图的用武之地。

  在黄晶涛的书桌旁,悬挂着一幅书法:“匠人营国”。这一出自《周礼》的名言是他的追求,要做一个站在高点、把握大局、学识全面、创造卓越的知识型“匠人”,立足“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标准,追求科学性、政策性、艺术性、经济性完美结合目标。他就是靠着这种精神,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天津设计、天津模式、天津标准、天津速度,得到国内国际业界的叹服、上级部门的肯定、广大市民的认可。

  设计标准力争一个“高”字。他常常告诫自己,“起点决定高度,标准决定水平,要给城市发展留精品、留遗产、留空间、留余地,不留遗憾。”时刻牢记一名规划师的职责,坚持一流标准,瞄准国际前沿,努力使规划设计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创造了许多的全市第一、全国第一。

  海河教育园区是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教育部直属高等教育示范区、天津市科技研发创新示范区,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他结合国内外发展大势和天津历史文化特色,创意了“一廊两翼”的空间布局,形成了以开放、共享、复合、低碳、传承为主题的规划设计方案。通过800米宽的中央绿色生态走廊和各种场馆的精心设置,可以让所有的院校实现场地共享、设施共享、资源共享、生态共享,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建设成本。仅体育场馆、国家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以及商业中心三大功能合三为一的单体复合设计,就能节约30%的用地、数亿元造价,缩短一年半的工期,大大降低后期经营中的空置风险,为永久落户天津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提供高标准的场地。为实现低碳排放,园区所有的生活用热水全部采用太阳能技术,采暖运用了国际先进的地源热泵技术,把自来水打压到地下,通过地下水给自来水加温供热,园区内见不到一个锅炉房。如按传统方式供热,需建一个占地120亩的200吨锅炉房,而地源热泵只占地50亩,既节约资源又减少污染。利用原有的沟渠坑塘,建成我市最大的人工湿地,也是全国校园内至今唯一的人工湿地,实现雨水收集、生态排放、都市农田、密林湿地的环境自然循环修复,能节省大量的维护费用,实现建设的低成本。这一科技成果得到世界著名期刊——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关注,正在进行跟踪报道。

  设计理念突出一个“新”字。规划是一种实践,更是一种探索,优秀的规划师应该具备勇于创新的能力和魄力。用他的话讲就是眼界要开放、意识要超前、以我为主、海纳百川。

  建设华明镇,是市委市政府推进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黄晶涛是这个项目的总规划师。一上来,他们就面临着土地指标、农民利益、财务运作、保护生态、发展前景等突出问题,而且没有现成经验可循。于是,他带领工作团队向创新要出路。深入村镇农户调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科学分析论证比选,探索实施了具有天津特色的“以宅基地换房”的新理念,首次在我市实践了节能节地环保城镇化规划、污水生态化处理及湿地景观一体化设计、农民全程参与规划设计等六项创新方式,取得了土地集约利用、引用生态技术、农村社区三级管理模式、增加农民收入等八个方面的突破,实现了土地占补平衡、财务运营平衡、农民心理平衡、建设生态平衡的科学发展要求。“华明模式”为天津乃至全国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做出了示范,成为世界关注的人居焦点,被专家称为“全国十大宜居乡镇”,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世博会开园第一周,华明展馆就迎来7万多名观众,许多省市的农民看后倍感震撼、充满向往,一位农民留下了“看到了华明镇,我看到了农民的未来和家乡的未来!”的感言。

  设计目的抱定一个“责”字。对每个设计他都始终怀着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说:“规划师不应就规划而规划,只关注技术问题不研究社会问题、经济问题,见物不见人。任何时候都不能背离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发展的目标,任何不切实际、哗众取宠、敷衍应付的设计都是不负责任的,是一种犯罪。”

  每接受一个任务,他是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上级的信任,能为城市建设多出份力,紧张的是要出精品、出新品,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历史、对得起这座城市。每个规划设计都是反复调研、反复比较、科学论证、精益求精。设计方案能通过是一件让规划师最为高兴的事,但他不这样,总是自己在鸡蛋里挑骨头。有的方案专家组通过了,他还要反复雕琢,反复修改,自己否定自己,直到达到最佳。海河教育园的规划设计,就历经10个月、28轮的方案深化优化。设计伊始,他带领项目组天天泡在现场,风雨无阻,考察丈量,走遍了37平方公里园区的沟沟坎坎,饿了吃口方便面,渴了喝口瓶装水,记录下区内的一草一木、一河一坡、一事一物,掌握了详尽的一手资料。实地考察了广州、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大学城建设和英国剑桥大学,参考了世界十几所顶尖级大学的校园建设实例,收集了500多万字的参考资料,同时梳理了方案公示期间市民的1000多条意见建议,为设计世界一流大学城打下了基础。正在建设的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院校,展现出天津的地域文化、院校特色、时代风尚和城市形象,一校一品,一经推出便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为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创出了一条新路。

  “规划不是研究研究、图上画画”,要把规划蓝图化为美好现实

  随着天津城市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部门的联系更加紧密。要保证规划很好地“落地”,拿出建设精品,达到最佳效果,需要规划师的高度责任、监督指导、统筹协调。黄晶涛正是靠从规划到施工“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作风,保证了规划整体构思的完美实现。

  行动是落实的保证。规划作为一门科学,涉及很广,环节很多,不仅有总体规划,还有控制性详细规划,更细致的还要做出修建性详细规划,从全局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少不得一个环节。按理说,规划设计出炉,规划师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但黄晶涛有一个理念,“规划师不仅要研制规划,还要对建筑设计、建材品位、施工质量等进行全程指导监督”。于是,在他的规划中又加上了一环“行动规划”。“行动规划”是黄晶涛自创的一个名词,就是规划师在规划后组织协调各方面关系和力量,把规划、建设、施工有机结合在一起,确保规划意图落实。在我市的三批示范小城镇建设改造的设计中,他始终坚持落实“行动规划”,保证了规划设计的完美实现。华明镇的规划建设,黄晶涛不仅从布局、建筑、景观、管理、产业等大的方面指导规划落实,而且对路砖、路牌、路灯等细节都严格控制,力图保持规划建设的一致性。北塘地区综合开发和泰安道——解放北路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设计中,黄晶涛担任总规划师,创造性地实施总规划师负责制,使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形成一体,让规划蓝图真正在城市建设中实现。

  细节决定成败,规划设计更是如此。黄晶涛的规划设计就是在细节上下功夫,注重城市独特的文化传承。目前正在开工建设的泰安道英式风情区,主要由围绕原维多利亚公园的五大英式院落体系和三大功能区组成。设计之初,他三番五次调查研究,考虑到泰安道地区历史遗迹众多,风貌建筑荟萃,是天津市总体规划确定的5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之一,应坚持对历史风貌建筑的完整保留与改造、新建建筑的协调呼应以及环境氛围的提升。黄晶涛说:“一个规划项目需要反反复复地细心打磨才能成为精品。”为了更好地完善规划设计,他不止一次跑到市档案局、市国土资源和房管局、市风貌建筑办、天津大学等10多家单位,翻查资料、老照片,向专家学者请教,追寻每栋建筑的独特文化韵味。按照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新建建筑与文物建筑相融合的原则,黄晶涛提出该地区建筑高度应始终维持在20米的巴黎伦敦高度。为实现规划落地,他与景观师、建筑师、施工方等一起研究每个细节,面砖的材质、纹理、质感,木门的檐口、山花、角线、窗套等,都力求保持老建筑的风格,既保护、保持了原汁原味,又体现了天津特色。

  协调各方利益,促使规划落地。城市是各方利益的空间载体,规划建设需要协调权衡国家、社会、投资方、建设方等各方利益,最终实现精品战略、求得社会利益最大化。在示范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中,他兼顾国家、农村、农民的利益,结合农村城市化、劳动力转移、农民生活习俗等现实,设计了原有村落相对集中、生活成本较低、能源资源节约的居住方式,深受农民欢迎。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建设中,提出“容积率转移”创新机制,高大建筑外移,较好地化解了保护历史与开发回报之间的突出矛盾,避免了因片面追求高建筑体量、高经济回报而带来的城市遗憾。

 

关闭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