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让人振奋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9-07浏览次数:598

 

2010-09-07  来源: 南京日报

昨天,来宁参加中国工程院第五届主席团第2次会议的院士们用一天的时间看南京。南京的科技创新、城市建设、文化保护让院士们给出高分。

现场:参观“升级”成讨论会

“院士看南京”的第一站选择了国家创新药研制的领军企业先声药业。

一进企业的展示大厅,记者就发现,院士们可不是来走马观花的。“你们的××药研发到第几期啦?”“××领域现在世界上都没有找到好的疗效,你们的××药现在临床测试如何?”“××药现在与国外××药在研发进度上相比如何?”……院士们的每个问题都直击药品研发的最前沿和最核心。

在参观国网电科院大电网稳定在线预警决策系统实验室的时候,参观演变成了一个现场研讨会。电力、机械、计算机等领域的院士们围着领导实验室的薛禹胜院士,就大规模新能源分布发电对现有电网控制系统冲击等当前电力科学的难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连周济院长也参与进来了。

院士“上门会诊”,对企业来说机会太难得了。先声药业董事长任晋生一边回答问题,一边不失时机地把自己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介绍给院士们,在家门口搭上工程院这班车。

感受:自主创新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最不易

考察中,最让院士们感到振奋的是那些打破国外垄断的创新成果。跟随采访的一天中记者深深感到,挺起自主创新的脊梁,打破国外垄断,这样的情怀在工程院院士身上体现得尤为强烈。因此他们发自肺腑地为南京科技创新的成果感到高兴。

南瑞继保公司董事长沈国荣介绍,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之一就是打破国际垄断,取代国外产品成为行业应用的主流产品。听了介绍,工程院院长周济说:“我是搞数控的,对你们的发展很关注也很钦佩。你们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发扬你们的这种精神。”

国网电科院的电力控制保护系统超越欧美,令李国杰院士振奋不已,他说:“目前,有一种理论,认为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档次高,应用软件档次低,这完全是一种误导。应用软件搞好了,同样是最高级别软件。国网电科院比肩欧美就是最好例子。再比如飞机导航雷达系统,进口一套几百万、上千万美元,但南京十四所搞出来了,国产化了,就解决了‘心脏’、‘大脑’受制于人的状况。南京有很好的条件和基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软件产业重点应放在应用软件领域,应用软件研发好了,少则几十亿、多则几百亿市场空间。”

院士们还纷纷把南京企业当成青蛙“细细解剖”,探求如何建立创新。在先声研究院,院士们围着研究院负责人仔细“盘问”研究院架构和运行,连专家工资、配股等都包含在内。杨胜利院士说:“国家现在鼓励创新药。创新药的研发需要创新研究体系,但在中国,这个体系还并未完全建立。所以先声更值得研究。”

印象:南京对历史文化保护得很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院士和南京都有着很深的渊源。有的出生在南京,有的在南京上过学,有的早年在南京大企业和研究所里工作过。这次故地重游,院士们印象深刻。

黄其励院士说,1964年我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南京工学院(im电竞·(中国)官方网站前身)读研,可以说,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石玉林院士告诉记者,因为专业关系,他和在宁的中科院土壤所联系很密切,“所以,南京这座城市可以说是老朋友了。这几年,南京变化非常大,记得以前去浦口还是坐轮渡,现在除了大桥,二桥、三桥、隧道都通了,交通很方便。另外,南京人才集聚,也是创新型城市发展的领头羊。”下午参观的栖霞寺、总统府,都是南京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景点,石院士因为傍晚就要飞回北京,但又不想错过,所以索性拎着行李上了车。谈到对南京印象,石玉林说,“南京历史文化丰厚,像总统府和栖霞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次来看,我发现南京保护和利用得很好。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除了经济实力之外,还有文化软实力,在这方面南京大有文章可做。”不过石院士还是有点遗憾:“今天没来得及看南京长江隧道,希望下次再来南京时能补上。”

在汽车经过九华山隧道的时候,朱高峰院士感慨地说:“南京是集山水城林为一体城市,如果不建隧道,玄武湖景和紫金山景观就会被破坏。南京在主城区建隧道群,更好地保护了老城历史风貌和城市风貌,这给国内其他大城市提供了借鉴”。

院士们最近都在忙什么

这次来南京的工程院院士都是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们最近都在关注些什么呢?记者采访了一些院士。

潘云鹤(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

正在关注中国城市物联网建设——南京可以作物联网研究应用的试验场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简单讲就是互联网加上传感器。比如说养猪,可以通过给猪装上传感设备,监控生猪从生产到屠宰、销售等整个环节,每天吃的什么饲料,有没有生病等,如果这一切都一目了然,消费者食用起来也更放心。很多人认为,物联网要想应用,最大的困难是投资。其实,每个新兴行业发展都会面临这一困难。南京科教资源丰富,人才汇聚,发展物联网很有优势,可以作物联网研究应用的试验场,政府率先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争取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上迈出更快步伐。”

石玉林(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正在关注我国土地保护——现在3亩的粮食产量还抵不上过去1亩

“我参与了全国耕地质量的一项调查,现在3亩的粮食产量还抵不上过去1亩。为什么?因为现在随着城市的扩张,大量优质耕地减少。根据统计,最近10年,我国优质耕地至少减少1亿多亩,沿海一带尤为严重。有些地方虽然通过复垦等方式还原了一些耕地,看起来占用的还原的数字是平衡了,但细究却不然。城市扩张,占用的是灌溉充足的优质土地,还原的却是山坡、丘陵等劣质地,粮食安全问题愈发严重。这一局面要扭转。”

黄其励(东北电网有限公司高工):

正在研究新能源并网技术——谁能取胜,关键要看谁能率先降低价格

 

“国家最近在做2030—2050年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我负责的是新能源部分。我们正在各地尝试建立一些测试场,比如工厂,楼顶可作为太阳能接收场所,所获取的电,自己用不完还可以上网转让。与传统化石能源不同,新能源中除了核能外,风能、太阳能等比较分散,全国九成以上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都很丰富,但缺点是能量密度小,受天气季节影响大,不稳定。另外,新能源的价格也是推广普及的最大障碍,是化石能源的2—3倍,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在于‘三头在外’,即高端设备、关键设备、高端材料在外,高精度的硅以及切硅片的机器都靠进口,变相提高了能源成本。目前,各地都在谈新能源概念,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究竟谁能在竞争中取胜,关键要看谁能率先降低价格,谁跑得快谁就能赢。”

本组撰稿 本报记者 李冀 吕宁丰 毛庆

(本文来源: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 netease
关闭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