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报网】江苏南京:新学期开启,一批新专业迎来新生

发布者:唐瑭发布时间:2024-08-30浏览次数:10

新学期开启,一批新专业迎来新生

培养模式“不走寻常路”,真正做到产教融合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 李花

新学期开启,im电竞·(中国)官方网站在全国首创的“未来机器人”专业备受关注。与机器人工程专业不同,未来机器人聚焦微纳机器人或机动性非常强、自由度非常高的特种机器人,致力于培养引领机器人技术发展、解决未来机器人领域技术型问题的顶尖人才。

除了未来机器人专业,南京林业大学在全国首开生态修复学专业,今年首批招收30人。一批新专业“亮相”,现有专业也焕新升级,不少高校探索“强强联手”模式,让不同学科“牵手”,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高校进一步动态调整和优化专业为哪般?折射出哪些人才培养新变化?

一批全新专业登场,全国范围内首次招生

传统的机器人只能在特定区域工作,目标简单、对象单一。如果有一天,机器人“穿”上了柔韧湿润、摸上去和人类相似的电子皮肤,拥有了多维感知能力,能够通过触觉的方式来构建对环境的理解,更加自如地完成“上天入地”的任务,岂不美哉。

这或许是未来机器人的一种,如何发明出这样的机器人?im电竞·(中国)官方网站未来机器人专业应运而生。该专业与机器人工程专业两字之差,最大的区别在哪里?im电竞·(中国)官方网站教务处处长殷国栋介绍,机器人工程专业聚焦做服务机器人或工业机器人,而未来机器人专业更关注微纳机器人或机动性非常强、自由度非常高的特种机器人,需要很强的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储备,“今年该专业首次通过高考直招招收56人,接下来还将通过校内二次选拔,争取开两个班。”

南京林业大学今年新增的生态修复学专业是首次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的新专业,该校也是全国首家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今年新学期,即将有30名2024级新生成为生态修复学专业首批“吃螃蟹的人”,经过4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他们将成为大自然的“医生”,在农业、林草、湿地等生态修复领域从事研究、规划设计、开发等工作。

一批新专业闪亮登场,一些传统学科专业也在加速升级,以全新姿态进入大家视野。今年南大新增两个双学位班招生项目,分别为智能系统集成实验班、大数据与传播实验班,智能系统集成实验班依托自动化和工业工程专业,大数据与传播实验班则依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新闻学两个学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项目信息与计算科学+人工智能也将迎来首批新生。

培养模式“不走寻常路”,真正做到产教融合

面向未来的机器人,是未知、不确定、充满挑战的。如何培养出能够面对这些未知的挑战,研发出高精尖机器人的人才?作为全国首个拿下未来机器人专业的东大“不走寻常路”,对人才培养方式以及考核体系进行颠覆性改革。

“未来机器人专业设在未来技术学院,新学期,我们将在未来技术学院推行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式,为了引导学生去研究真问题,真正做到产教融合,学院允许学生在课题探索中试错,这与传统很多考核模式都有答案不同,鼓励学生开展‘没有正确答案’的探索式自主学习,让学生不再为刷学分绩点而学习。”殷国栋进一步解释,“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机器人都不是未来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究竟可以做什么,这是不被定义的,大家都在探索,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最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年纪,去大胆设想。例如,我们将出一个题目,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每个月组织学生答辩一次。即使学生没有做出机器人,但只要敢于提出创新的思想、方法,也有机会得高分。”

修复退化土地,让大自然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净化水体改善水质,让河流湖泊碧波荡漾……要想做好大自然的“医生”可不容易,学生光坐在教室内听远远不够,必须走出校园,在野外积累实践经验。

“野外实践课程是生态修复学专业的亮点。”南京林业大学林草学院、水土保持学院院长姜姜介绍,这一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更偏向实践课程,为了更好地教学,学校引进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并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野外实践基地,培养在国土空间、农业、林草、湿地、矿山等领域,从事生态修复研究、规划设计、工程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更强调学科交叉融合,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未来机器人专业是教育部2023年首次成立的“交叉工程专业类” 首个专业。这一专业能解决单个学院、单个专业不能完成的内容,以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三个强势学科为支撑,融合信息、电子、计算机、材料、生医、医学影像等方向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

而这并不是高校首次设立学科交叉类专业,电动载运工程、智能车辆工程……细数近年来该校新增的专业,不难看出,每一个都着眼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交叉融合特色明显。

以智能车辆工程为例,殷国栋表示,该专业顺应新能源汽车以及自动驾驶的时代发展,面向智能化、网络化培养行业急需人才,“传统的‘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要么只懂车辆,要么只懂智能感应,到了企业还要二次培养。智能车辆工程作为融合多学科的新工科,主动对接行业需求,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当前各大车企对相应人才都是求贤若渴。”

“人才培养需要不断革新,与时俱进。为了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主动回应社会需要,很多高校对现有专业进行了新一轮的动态调整和优化,在新专业设置之前,学校需要进行大量调研,只有了解企业真需求,才能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南京大学教育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主任操太圣教授表示,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也邀请企业人员深度参与,学生有了“真环境”,才能解决“真问题”,这说明高校再也不是关起门来办学,相比以前更加开放灵活。

作者:何洁 李花 责任编辑:吴丽莉



原文网址:

http://www.njdaily.cn/news/2024/0830/6907547111469290399.html

关闭
XML 地图